在自然通風(fēng)條件下的工作溫度范圍內(nèi)測得(除非另有說明)(1)(2)| 參數(shù) | 測試條件 | 最小值 | 典型值 | 最大值 | 單位 |
|---|
| tPHLD | 從高電平到低電平的差分傳播延遲 | CL = 15pF | 1.0 | 1.8 | 3.5 | ns |
| tPLHD | 差分傳播延遲低電平到高電平 | VID = 200mV | 1.0 | 1.7 | 3.5 | ns |
| tSKD1 | 差分脈沖延遲 |tPHLD – tPLHD| (3) | (圖 5-1 和圖 5-2) | 0 | 100 | 400 | ps |
| tSKD3 | 差分器件間延遲 (4) | | 0 | 0.3 | 1.0 | ns |
| tSKD4 | 差分器件間延遲 (5) | | 0 | 0.4 | 1.5 | ns |
| tTLH | 上升時間 | | | 350 | 800 | ps |
| tTHL | 下降時間 | | | 175 | 800 | ps |
| fMAX | 最大工作頻率 (6) | | 200 | 250 | | MHz |
(1) CL 包括探針和夾具電容。
(2)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所有測試的發(fā)生器波形:f = 1MHz,ZO = 50Ω,對于 IN±,tr 和 tf(0% 至 100%)≤ 3ns。
(3) tSKD1 是同一通道的正向邊沿和負(fù)向邊沿之間差分傳播延遲時間的幅度差。
(4) tSKD3,器件間延遲,是器件之間任何事件的差分通道間延遲。此規(guī)格適用于具有相同 VDD 且工作溫度范圍內(nèi)彼此相差 5°C 以內(nèi)的器件。
(5) tSKD4,器件間延遲,是器件之間任何事件的差分通道間延遲。此規(guī)格適用于推薦工作溫度和電壓以及各種工藝分配范圍內(nèi)的器件。tSKD4 定義為 |Max – Min| 差分傳播延遲。
(6) fMAX 發(fā)生器輸入條件:tr = tf < 1ns(0% 至 100%)、50% 占空比、差分(1.05V 至 1.35V 峰峰值)。輸出標(biāo)準(zhǔn):60%/40% 占空比,VOL(最大值 0.4V),VOH(最小值 2.4V),負(fù)載 = 15pF(雜散加探頭)。該參數(shù)由設(shè)計確保。該限值是基于對器件在 PVT 范圍內(nèi)轉(zhuǎn)換時間(tTLH 和 tTHL)的統(tǒng)計分析得出的。
(1) “絕對最大額定值”是超出即無法確保器件安全的值。這并不表示器件在這些限值下可以運(yùn)行。
節(jié) 4.3 指定了器件運(yùn)行條件。
(1) 流入器件引腳的電流被定義為正。流出器件引腳的電流被定義為負(fù)。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所有電壓均以接地為基準(zhǔn)(例如 VID)。
(1) ESD 等級:
- DS90LV012A:
- HBM(1.5kΩ、100pF)≥ 2kV
- EIAJ(0Ω、200pF)≥ 900V
- CDM ≥ 2000V
- IEC 直接(330Ω、150pF)≥ 5kV
- DS90LT012A:
- HBM(1.5kΩ、100pF)≥ 2kV
- EIAJ(0Ω、200pF)≥ 700V
- CDM ≥ 2000V
- IEC 直接(330Ω、150pF)≥ 7kV
(1) 輸出短路電流 (IOS) 僅指定為幅值,負(fù)號僅表示方向。一次只能短接一個輸出,不要超過最大結(jié)溫規(guī)格。
(1) VDD 始終高于 IN+ 和 IN- 電壓。當(dāng) VDD = 2.7V 時,IN+ 和 IN? 的電壓范圍允許為 ?0.05V 至 +2.35V;當(dāng) VDD = 3.0V 至 3.6V 時,IN+ 和 IN? 的電壓范圍允許為 |VID| / 2 至 VDD ? 0.3V。當(dāng) VCM = 0.05V 至 2.35V、VDD = 2.7V 或者 VCM = |VID| / 2 至 VDD ? 0.3V、VDD = 3.0V 至 3.6V 時,VID 不得大于 100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