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T971 August 2025 LMR33630 , TPS5430
需要低電流、高負電壓來偏置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中的傳感器、用于聲納應用的超聲波傳感器和通信設備。反激式、Cuk 和反向降壓/升壓轉換器都是可能的解決方案,但會受到笨重的變壓器(反激式和 Cuk)阻礙,或受到控制器輸入電壓額定值(反向降壓/升壓)對最大負電壓的限制。在本期電源設計要點中,我將詳細介紹將單個電感器與一個在不連續(xù)導通模式 (DCM) 下運行的反向電荷泵配對的轉換器的工作原理。與接地參考的升壓控制器配合使用時,能夠以更低的系統(tǒng)成本生成較大的負輸出電壓。
圖 1 展示的是經過簡化的功率級原理圖。請注意,該原理圖與傳統(tǒng)的反向降壓/升壓轉換器不同,該轉換器會使控制“浮動”在 VIN 和 ?VOUT 之間。在該轉換器中,可實現(xiàn)的最大 ?VOUT 等于控制器的最大 VCC 減去最大輸入電壓。因此幾乎無法找到一個能夠驅動輸出電壓為 ?100V 或更負大的 N 通道場效應晶體管 (FET) 的控制器。
圖 1 電感驅動的反向電荷泵的簡化功率級電路的操作可以分為三個間隔 (圖 2)。在第一個間隔中,F(xiàn)ET 在占空比 (d) 期間導通,這會在電感器兩端施加 VIN,允許電流從零開始上升并存儲能量。但是,在上一個周期中,C1(保持大約等于 VOUT 的電壓)已經耗盡了多余的能量,從而使 D1 和 D2 處于反向偏置狀態(tài)。這就是為什么在此間隔中未顯示 D1、D2 和 C1。C2 提供所有負載電流。
在下一個間隔 d' 中,F(xiàn)ET 關斷,電感電流開始放電,導致其電壓極性反轉。這大大增加了節(jié)點 VFET 上的電壓,從而允許 C1 通過 D1 充電。在此間隔期間,電流會下降,直到 D1 關斷。但是,由于 D1 的反向恢復特性,電流在最終關斷之前變?yōu)樨撝?,此時電感器的電流斜率會發(fā)生變化,其電壓極性會再次反轉。
第三個間隔 d'' 是能量從 C1 轉移到 C2 的過程。當 D1 停止導通時,電感器電壓被鉗位至 VIN,因為 VFET 節(jié)點電壓由流經 FET 體二極管的電流路徑強制接地。電流流經 D2,直到 C1 和 C2 上的電壓均衡為止,但電流會持續(xù)流經 FET 體二極管,直到電感電流降為零。此時,電感器兩端的電壓會崩潰并與電路寄生效應諧振,直到 FET 再次導通為止。
圖 2 DCM 運行的三個相位圖 3 詳細說明了關鍵電壓和電流波形。DCM 運行可實現(xiàn)盡可能小的電感,但峰值電流更高。DCM 運行的電感在最大占空比、最小 VIN 和滿負載的條件下確定。對照控制器數(shù)據(jù)表仔細檢查最大占空比,但通常可以選擇 60%-90%,否則可能發(fā)生脈沖跳躍。較大的電感會使電路進入連續(xù)導通模式 (CCM),因為在下一個開關周期之前,電流不會恢復為零。這導致使用的電感器可能大于必要值,并需要額外注意以防止發(fā)生次諧波振蕩。
圖 3 DCM 中的主要電路波形對于 DCM 運行,公式 1 滿足涉及電感器存儲能量的關系:
其中,ipk 是指示器峰值電流,η 是轉換器的效率。然后,電感器峰值電流等于公式 2:
根據(jù)以下兩個公式,公式 3 以如下方式表示占空比 (d):
由于 VIN 是 FET 導通時電感器兩端的電壓,而 ipk 是占空比 d 結束時的電感器電流,因此將公式 2 代入公式 3 可得到公式 4 和 5:
在間隔 d' 內、平均負載電流由公式 6 和 7 中的幾何關系確定:
將公式 2 代入公式 7 可得到公式 8:
該周期的剩余部分定義為 d'',即當能量轉移到 C2 中,且剩余電感電流放電至零時(公式 9):
圖 4 展示了使用倍壓器實施此轉換器的示例原理圖,其中使每個功率級元件的電壓應力等于完整輸出電壓的一半。這樣做可以從更多的元件中進行選擇。在此應用中,在輸出電壓為一半但負載電流為兩倍的情況下計算電感。
圖 4 具備倍壓器和電平轉換電流鏡的電感器驅動反向電荷泵原理圖該轉換器提供了一個小型單電感器解決方案來生成較大的負電壓。此外,它還允許使用價格低廉的接地參考升壓控制器來驅動 N 通道 FET。
有關更多電源設計要點,請查看 TI 在 Power House 上的電源設計要點博客系列。
先前已發(fā)布于 EDN.com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