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ACL2 april 2023 AMC1202 , AMC1302 , AMC1302-Q1 , AMC3330
| 電流源(標稱值) | 電流源(短路) | 輸入電壓 | 輸出電壓 | 電源 | |||
|---|---|---|---|---|---|---|---|
| IIN MIN | IIN MAX | ISHORT | VSHUNT, MIN | VSHUNT, MAX | VOUT |
VDD1 | VDD2 |
±10mA |
±10A | ±200A | ±10μV | ±10mV | 55 mV – 3.245 V |
5V |
3.3V |
一些應用需要使用電路來測量小標稱電流,同時承受高短路電流,例如斷路器。本電路設計文檔介紹了一種隔離式電流檢測電路,可以準確測量 ±10mA 至 ±10A 的標稱負載電流,同時可承受高達 ±200A 的短路電流。對于該電路,假設輸出與 3.3V 單端 ADC(例如集成到 MSP430 中的 ADC)一起使用。被測線路電流與 ADC 之間的隔離是使用隔離放大器 (AMC1302) 實現(xiàn)的。在使用 1mΩ 分流電阻器的情況下,預期的最小標稱電流會產生 ±10μV 信號,由于 Δ-Σ 調制器死區(qū),該信號太小而無法在零電壓輸入附近被準確解析。為了解決此問題,電路可使用一個 2 通道運算放大器 (TLV9002) 以 5V/V 的增益將信號放大并將共模電壓設置為 1V;這不僅能使最小標稱電流脫離死區(qū),而且能使最大標稱電流達到隔離放大器的滿量程線性輸入范圍。隔離放大器的滿量程線性輸入范圍為 ±50mV,差分輸出擺幅為 ±2.05V,輸出共模電壓為 1.44V,內部固定增益為 41V/V。在隔離放大器的輸出側,使用了第二個 2 通道運算放大器 (TLV9002),其中第一個通道用于將單端共模電壓設置為 1.65V,第二個通道用于將隔離放大器的差分輸出信號轉換為可與 3.3V 單端 ADC 一起使用的單端信號。
確定最小標稱電流工作期間的分流電阻器功率耗散。
選擇功耗降低為原來的五分之一的分流電阻器。因此,如果短期過載要求為 40W,則分流 Pdissipation = 8W。有關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隔離式電流檢測的設計注意事項 模擬設計期刊。
AMC1302 的絕對最大輸入電壓比高側電源電壓高 500mV(如 AMC1302 精密、±50mV 輸入、增強型隔離放大器 數(shù)據(jù)表中所述)。在使用 5V 高側電源電壓時,不會違反絕對最大輸入電壓額定值。
為了保持在 TLV9002OUT 的輸出限制范圍內,AMC1302 的輸出需要衰減為原來的 3.2/4.1。當 R9 = R10 且 R11 = R12 時,可以使用差分轉單端級的以下傳遞函數(shù)來計算 R11 和 R12。
在使用標準的 0.1% 電阻值時,可以使用 7.8kΩ 電阻器。這提供了 TLV9002 限制范圍內的最大輸出擺幅。
當 C1 = C2 = 1nF 且 R11 = R12 = 7800Ω 時,可以計算得出截止頻率為 20.414kHz。
短路事件仿真通過演示輸入和輸出如何在 ±200A 下做出反應,顯示了短路事件期間的電路仿真。穿過圖形的紅線和藍線標記了 AMC1302 的輸出開始削波的點。從該點開始,電路的目的是在發(fā)生短路事件后繼續(xù)運行。在設計步驟 部分中,選擇了適當?shù)?AMC1302 高側增益和分流電阻值以避免在該事件期間造成損壞。以下仿真驗證了這些選擇:在短路事件中進入 AMC1302 的最大輸入電壓為 ±1V,低于該器件的絕對最大額定值。因此,仿真確認電路在短路事件過去后繼續(xù)運行。
交流仿真顯示了單端輸出的交流傳遞特性。該仿真顯示當頻率接近并超過使用步驟 11 中第二個公式計算的截止頻率時預期的增益 (dB)。模擬前端增益為 5V/V,AMC1302 增益為 41V/V,差分轉單端增益為 0.78V/V;因此,預計增益為 44.07dB,如下圖所示。
正弦波模擬展示了分流器的輸出、AMC1302 的差分輸入和輸出以及 TLV9002 響應正弦波的單端輸出(振幅為 –10A 至 10A)。AMC1302 的差分輸出為 ±2.05Vpk-pk,與預期相符,單端輸出為 3.19Vpk-pk,擺動范圍為 55mV 至 3.245V。
請參閱模擬工程師電路設計指導手冊,了解 TI 綜合電路庫,并參閱將差分輸出(隔離式)放大器連接到單端輸入 ADC 應用簡報,了解有關差分至單端轉換輸出的更多信息。
| AMC1302 | |
|---|---|
| 工作電壓 | 1500 VRMS |
| Gain | 41 V/V |
| 帶寬 | 280 kHz(典型值) |
| 線性輸入電壓范圍 | ±50mV |
| 輸入電阻 | 4.9kΩ(典型值) |
| 輸入偏移電壓和漂移 | ±50μV(最大值)、±0.8μV/°C(最大值) |
| 增益誤差和漂移 | ±0.2%(最大值),±35ppm/°C(最大值) |
| 非線性度和漂移 | 0.03%(最大值)、1ppm/°C(典型值) |
| 隔離瞬態(tài)過壓 | 7071VPEAK |
| 共模瞬態(tài)抗擾度 (CMTI) | 100kV/μs(最小值) |
| AMC3302 | |
|---|---|
| 工作電壓 | 1200 VRMS |
| Gain | 41 V/V |
| 帶寬 | 334 kHz(典型值) |
| 線性輸入電壓范圍 | ±50mV |
| 輸入電阻 | 4.9kΩ(典型值) |
| 輸入偏移電壓和漂移 | ±50μV(最大值)、±0.5μV/°C(最大值) |
| 增益誤差和漂移 | ±0.2%(最大值),±35ppm/°C(最大值) |
| 非線性度和漂移 | ±0.03%(最大值)、1ppm/°C(典型值) |
| 隔離瞬態(tài)過壓 | 6000VPEAK |
| 共模瞬態(tài)抗擾度 (CMTI) | 95kV/us(最小值) |
| AMC1202 | |
|---|---|
| 工作電壓 | 1000 VRMS |
| Gain | 41 V/V |
| 帶寬 | 280 kHz(典型值) |
| 線性輸入電壓范圍 | ±50mV |
| 輸入電阻 | 4.9kΩ(典型值) |
| 輸入偏移電壓和漂移 | ±50μV(最大值)、±0.8μV/°C(最大值) |
| 增益誤差和漂移 | ±0.2%(最大值),±35ppm/°C(最大值) |
| 非線性度和漂移 | ±0.03%(最大值)、1ppm/°C(典型值) |
| 隔離瞬態(tài)過壓 | 4250VPEAK |
| 共模瞬態(tài)抗擾度 (CMTI) | 100kV/μs(最小值) |